拋丸工藝在混凝土橋面防水中的應用 早在上世紀50年代, 歐洲所有的橋梁都要求設置防水層; 并制定了包括防水材料、乳化機施工工藝以及檢測手段在內的詳細的規范和標準;例如德國; 我國在1997年發布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中第9.1.2規定橋面瀝青鋪裝應由黏結層,防水層及面層組成。第9.1.4中規定,為提高橋面使用壽命減少維護保養,應在黏結層上設置防水層. 對防水層的基本要求: 1.防水材料本身要有良好的不透水性能,以及耐候性,強度等;SMC水箱 2.防水層和路面面層以及橋面底層要有足夠的黏結強度和剪切強度; 完整優良的防水體系有兩個部分組成: A.材料本身的質量和性能的保證; B.施工工藝和方法的保證; 以上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才能夠使防水層的作用得到充分的體現, 作為一個整個的防水體系缺一不可. 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參考國外的經驗, 已經制定了有關防水材料本身性能要求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 但對于施工的工藝和方法方面的要求卻幾乎沒有涉及. 特別是目前橋梁防水中對橋梁基面的表面處理環節, 幾乎所有的材料廠家都已經意識到基面的處理結果直接影響到整個防水體系的質量, 中央空調設備但在此方面卻沒有相應的施工規范和檢驗的標準. 國外對混凝土表面處理的要求和檢驗: A.露骨率 體現表面清潔的程度; 反映出表面浮漿以及起砂等去除的程度; B.表面粗糙度 反映出微觀表面凹凸的情況; 直接影響封閉層或黏結層和防水材料的黏結性能; C.平整度 反映橋面的平整程度; 直接影響防水材料的施工質量; D.干燥程度 反映混凝土內水分的含量; 直接影響封閉層或黏結層和防水材料的黏結性能; E.黏結性能 反映防水體系中第一步施工,即封閉層或黏結層和橋面基體的黏結性能; 直接影響將來防水材料施工后的黏結性和抗剪切性能的發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拋丸工藝 拋丸,是指通過機械的方法把金屬的丸料以很高的速度(大約70米/秒)和一定的角度拋射到工作表面上,讓鋼丸高速沖擊工作表面,達到處理工作表面上的雜質、附著物以及其他需要清理的物質的一種表面處理的方法。 打擊過表面的鋼丸在配套吸塵設備產生的負壓和本身撞擊的反彈作用下,鋼丸和雜質一起回到機器自身的分離系統,并將雜質和可以回收使用鋼丸自動分離并分別回收。好的鋼丸在機器內部繼續循環使用。 拋丸設備的工藝控制 在不同的表面以及不同的應用要求上,需要拋丸處理后的表面達到不同的處理效果和要求,并滿足不同的規范和標準。拋丸設備可以通過調整以下的參數滿足不同表面狀況的要求。 1)鋼丸規格的選擇:標準的鋼丸有不同的大小規格和形狀;按照需要處理的表面的材質和粗糙程度可以選擇不同直徑范圍的鋼丸,鋼板表面的處理還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鋼砂。 2)拋丸設備的行走速度和拋丸的丸料流量:拋丸設備可以設定和調整行走速度,濾油機以及設定和調整丸料的流量達到單位表面拋丸密度的調整,進而實現不同的拋丸效果。
 拋丸過程的控制示意 我國目前常見的混凝土基面打毛施工方法: 1)使用不帶高壓的水沖洗 不能徹底清理表面的浮漿和起砂; 需要后續的清理和清掃; 在水源緊張的地區不適合使用; 幾乎不能夠得到均勻毛糙的表面; 不能達到露骨率的要求; 不能馬上施工,受其表面干燥的周期影響;

|
銑刨效果 | 2)使用銑刨或者鑿毛的方法(人工或機械) 對混凝土基面產生一定的破壞, 會造成 A.細微的裂紋 B.小凹陷的地方清理不到 C.本來結實的骨料會被打的松動 D.產生的橫向紋路使下層積水無法排出; 必須配套的使用噴砂的方法進行一定的彌補; 施工環境惡劣, 產生大量粉塵 施工效率低 不能制造出均勻粗糙的表面 拋丸處理的作用 1)可以干凈徹底地去除表面浮漿和起砂層; 2)可以完全打開混凝土表面的毛細孔;使封閉劑或黏結劑完全滲入混凝土; 3)可以提前暴露混凝土缺陷; 4)得到粗糙均平整而又干凈的表面;

|

| 上圖:經過拋丸處理的混凝土表面

|

|
從左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經過拋丸處理的表面水珠在表面迅速擴散開 1)表面張力發生明顯變化 2)干凈, 可以直接涂裝封閉層或黏結層 3)粗糙均勻的表面 4)封閉層或黏結層材料可以完全滲透到混凝土內,形成良好的封閉和黏結效果
參考: 常見的防水體系和施工方法
 ↓
|
→ 拋丸設備處理橋面
|
↓
 |

|
|

|

|
|

|

|
|

|
不論是涂料和卷材防水或者瀝青碎石撒布防水,拋丸設備和工藝才是最好的基層處理方法 |
|